专题报告
首页 /专题报告
专题报告
空间统计与时空推理专题专题主席:杨琳 陈跃红 葛咏
报告人照片 报告人简介 报告题目

程昌秀,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教授/博导,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主任。主要从事地理时空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及其在生态环境、国土资源等领域的应用。获国家“优青”基金项目资助,2017年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,2020年获高学校GIS创新人物奖,2021年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GIS教学成果特等奖(1/3),2021年获测绘科技进步1等奖(1/11)。

《青藏高原PM2.5与气象因素的复杂非线性耦合因果关系 ——以西宁为例》

张霖,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研究员,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成因、防治和空气质量模型研发方向的研究。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优青”项目资助,主持中欧合作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研究项目。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(第2排名)、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、清华-浪潮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奖。相关成果发表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、《Nature Food》、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》、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》等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上。

《大气污染来源的伴随模型解析》

罗忠奎,浙江大学“百人计划”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2015年获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John Phillip杰出青年科学家奖,2019年入选“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”青年项目,《Global Change Biology》杂志编委。从事土壤有机碳循环方面的研究,在土壤固碳潜力和碳收支评估、周转过程和稳定性机制、模型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,相关成果发表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、《Nature Geoscience》、《Global Change Biology》等生态学和土壤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上。

《垂直移动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响应气候变化的影响》

孔云峰,测量学学士、硕士,地理学博士,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。从事空间分析与优化研究,专注于设施区位、车辆路径和地理分区问题,构造了若干新问题模型,设计多个智能优化算法,算法性能均优于现有文献报道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,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150余篇。

《基于最优供需分配的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》

孙孝林,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,主要从事土壤调查与制图、土壤时空变异分析、地统计学、土壤光谱等方面的工作,在《Geoderma》、《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》等土壤学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;担任国际土壤学会土壤计量学委员会顾问委员,以及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、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;担任国际期刊《Frontier in Soil Science》土壤计量学领域的副主编、《土壤通报》编委;曾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
两种时空模拟方法—贝叶斯最大熵和集成嵌套拉普拉斯—在江苏省土壤有机质制图中的应用》

陈跃红,河海大学副教授,从事时空大数据分析与遥感智能计算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、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,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40余篇。

《江西省山洪灾害空间分区研究》

杨 琳,南京大学副教授。从事土壤时空模拟及其驱动分析研究,发展了基于代表性样点的关系知识提取和土壤制图方法,实现了大数据时代的高精度土壤制图。发表学术论文80篇(含一作/通作SCI论文28篇),发表在《Geoderma》、《Soil & Tillage Research》、《IJGIS》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》等领域权威期刊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、重点基金课题2项等项目。曾任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(IUSS)土壤计量学会副主席,现任期刊《Geoderma》、《地理科学》编委。获《土壤学报》2010年度、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等。

《基于遥感时序数据的作物生长特征因子在数字土壤制图中的有效性》

第十七届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2021 Copyright 技术支持:点点会议学术会议云平台 ICP:沪ICP备12047207号-64